2019.03.14 來到人大的第四個禮拜,這個禮拜三來到了在南鑼鼓巷附近的中國美術館。因為星期三小旅行的宗旨是:以最少金錢,創造最多回憶,故再次挑選了一個免費參觀的景點。
※參觀前可以先關注中國美術館的微信公眾號,可以提前預約參觀(每天限2000人),以防到了現場卻進不去的窘境。且若先預約參觀,進去時不用翻來覆去找證件,只要報明你的預約號碼,就可以進去參觀囉~
因為三月時遇北京開兩會的日子,所以這個月的天氣都很不錯,空氣品質優良,天空超級蔚藍,若是想來北京遊玩,三月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(就是安檢會比較嚴密些)。
在進入美術館前,可以先參觀一下它左右兩側的戶外展示品,有許多文人雅士的雕刻像,諸如:魯迅、朱自清、齊白石等等,也有展出朱銘等著名雕刻家的作品,兩旁樹下也有老人家正在下棋,只可惜我不懂象棋。
進入美術館內,目前一樓展區正展出民族大團結—全國雕塑藝術作品展,其中有大家所熟知的:維吾爾族、苗族、蒙古族等等民族,也有比較少聽過的:赫哲族、京族、傣族等。各族群的作品有著不同的風貌,關注著不同的事物,展現出各異的文化風情,少女的笑容、成群牛羊的游牧生活、族內老人睿智而堅定的眼神……
民族大團結,大概就是一種「求同存異」(室友們在外事禮儀課堂上的作業)的展現吧,在大家都團結一心的同時,保有各民族的特色,而擁有豐富的多樣性。
展館的三樓和五樓分別展出了:記憶星塵—紀念周海嬰誕辰九十周年攝影藝術展及生命之樹—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藝術展。
起初看著周海嬰這個名字,同行三人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到底是誰,還好一進入到展廳,展覽簡介就為我們帶來了解答,周海嬰先生是魯迅的獨子呢。
雖非專職攝影師的他,鏡頭下展現出了當代社會下的市井小民,不喜歡擺拍的他,鏡頭下都是人們最真實的樣貌,在相片中,也有關於國民黨政府當時在上海大轟炸時的景象。有錯有過,只願當時的這些選擇,能讓人們一生謹記在心,切莫再犯。
非洲雕刻展中較常出現的幾個主題:母子、西泰尼(意指精靈)、雲型想像、面具,但這次展出的面具僅有上面圖中的那些,並沒有上次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所看到的那麼多,比較有趣的是各種西泰尼的展品,每個人所刻出的西泰尼都不同,充滿了想像力,我心中的西泰尼又是長成什麼樣子的呢?
偶遇無包裝商店
在北京生活的人們,漸漸開始有了關於環保的意識,如何做到垃圾減量,如何讓這個世界減低點負擔,關於快遞包裝的問題,又該如何解決?
吃完午餐,我們一行三人,一路向著南鑼鼓巷的方向,散步到下個地鐵站。途中,我被一個招牌所吸引,彷彿有一個聲音在指引我走進這家店—零浪費無包裝商店。
這家店之所以吸引我,是因為這裡不是很多人都帶著環保杯、環保餐具(吸管)出門的台北,而是垃圾完全不分類,通通丟到垃圾桶的北京。在這種地方,尤其是南鑼鼓巷這種觀光區,居然開了一家這麼新潮的無包裝商店!
我們進去逛了一圈後走出這家店,大約走了一小段路,決意返頭和店員(老闆)聊一下天,冥冥之中總覺得錯過了這次,會後悔一生。
這家店其實是一家社會企業,目標是垃圾減量,倡導零浪費生活,從店裡面的姊姊那裡我們得知了:北京的民眾漸漸地開始有了環保意識,想要實行環保的生活,也有部分(少數商家如星巴克等)對於自行攜帶環保餐具提供優惠,雖然北京人多,無法像台北這種小地方一樣政策推行的那麼快,但透過民眾們自發性的努力,帶起這個風潮的話,零浪費生活的實現之期不遠矣。
我也問了一下姊姊關於快遞包裝的問題,現在淘寶、京東、天貓等電子商務產業發達,快遞包裝到處寄來寄去,但也沒什麼人在回收,這些紙箱、包材的問題該怎麼辦?姐姐說,他們公司自己是執行紙箱重複利用,比起回收再製成新的紙張、紙箱,需要耗費更多資源,不如將紙箱再次利用以減少浪費,紙箱的來源有顧客、附近居民等等。
在小聊了一下後,我們也得知這家實體店面再過幾天就要關門了,一方面是因為房租,另一方面是推行零浪費的理念或許線上活動會更加適合一點。人在中國的朋友,如果對這家公司的理念有興趣,可以加一下下圖裡面他們的公眾號。
以上是本次遊玩內容,下回待續。